close

引用網址: http://books.enlighten.org.tw/bookdetail.aspx?kind=2&bkid=319

空行母 Traveller in Space ─性別、身份定位,以及藏傳佛教

空行母─性別、身分定位,以及藏傳佛教

節錄本書摘要:

在古西藏社會演進到一種父權社會型態之前(在其中,宗教與世俗制度中的權利均受到規範),女性的主體性很可能以其生物學的功能為表徵。隨著男性逐漸升格為聖者—首先扮演聖子的角色,之後成為女性神祇的配偶,最後男性自己當上神祇,女性萬能的形象逐漸衰弱了,而她在宗教儀軌中的角色和世俗的地位,最終取決於新的僧團。神祇的性別、他們在忠實信徒心中的地位,以及信徒之實際生活,這三者必定是相關的。在藏傳佛教辛魔的案例中,佛被呈現為坐在她上面;關鍵不一定在於坐者和被坐者的性別(因為在其他的圖畫中,可以看到女神或男神在男性和女性的身體上站著、坐著或跳舞),而是被征服者究竟代表什麼。通常被制伏在神只體下的代表了一種染污或自我意識的力量,有時是代表死亡,這也清晰地顯示,尋求證悟者所必須克服的。而辛魔代表了一種信仰體系,且如嘉措所影射的,也代表了一整個世界觀;這個以女性身體為表徵的世界觀,與佛教中的世界觀完全對立。很可能藏傳佛教戰勝了崇敬本母的原始世界觀,但這個形象所暗示的是,為了讓父權制度存續,女性在社會上不得不被征服。

從一開始,當坦特羅佛教正式地成為西藏的國教時,很明顯地,印度坦特羅思想已經透過苯教的出現而成為當地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對隨後演進的佛教發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坦特羅(Tantra)〔譯註:近代中文稱為譚崔〕一字的語源在梵文和藏文中是類似的。在梵文中,此字意為織或紗,但也被理解為作為一切事物基礎的原則。在藏文中,坦特羅叫作ju(藏文Wylie拼音法為rgyud.中文譯為密續),意為線、細繩或者「把東西連接一起(的事物)」。雖然在二個概念之間有明顯的相似性,然而有趣的是,在非常早的苯教時期,西藏人「僅有一種非常原始的方法來記錄他們的想法,使用打結的細繩。」這些作為交流方式的細繩,經常形成了人們之間契約的基礎。即使在今天,喇嘛仍然將打結的細繩送給他們的信徒,作為防護邪惡的方法。在舊的苯教咒語施法傳統中,多種顏色的線經常被做成非常複雜精細設計的護身符,叫作垛doe(藏文Wylie拼音法為mdos),且根據它們的尺寸,可戴在脖子上或放置在住宅外作為一種保護和祝福的形式。二種最常用作保護的樣式是天空和樹之標誌,它們將這個習俗和薩滿教的古老傳統連繫在一起。

未完待續.....

喇嘛教=藏傳佛教<>佛教,是坦特羅(Tantra)是譚崔,絕對不是佛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藏傳佛教非佛教 的頭像
    藏傳佛教非佛教

    藏傳佛教非佛教

    藏傳佛教非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